close

 

 

《新時代的有效管理:管理.表現.生活》書之推薦序

 

 

期待專業管理時代的來臨

 

文/邱奕嘉 博士 

 

馬利克教授素有「歐洲管理大師」之美譽,甚至被稱為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的接班人。在本書中,他提出一個開創性的想法:管理既不是藝術,也非科學,它應該是一門專業。在「組織型的社會」中,管理專業足以影響群體運作的效能,組織裡的每一份子都必須接受管理的專業訓練,以發揮小我的最大功能,創造群體的最佳效益。

 

試看任何的組織,在管理階層換手或新的經理人接班時,往往就代表著組織的改朝換代。當管理沒有專業的規範可依循時,往往由管理者的「先天秉賦」決定組織風格。組織的發展可能因管理者的氣質殊異而多元化,也可能因為這種差異而導致生存危機。組織發展的穩定性及團隊運作的恆常性難道要交給模糊的命運決定嗎?還是以類心理學的方式,以狹隘、刻板且同質化的條件篩選出「最適人選」,但仍必須抱著賭徒的心態孤注一擲,因為具備領袖氣質的人並不一定能達到最非凡的績效,而「人治」所帶來的變數往往倍於「法治」,這就是作者一再強調管理的專業必須被建立的主要原因。

 

馬利克教授一針見血地指出,管理人才是組織運作的關鍵人物,舉凡企業、學校、政府,甚至是非官方組織,只要有一群人集結成一個組織,就需要管理者,讓人人各司其職,各安其分。管理並不侷限於商業領域,也不只是上司與員工、高階與低階經理人間的互動,更絕非心理學或組織文化裡的內化。然而管理人才的羅致卻只能透過上述取決於機率或因緣這些充滿不確定的方法,這種擇才方式風險太高,也無法因應需才孔急的社會。倘若將管理視為一門專業,則人才的培養有一套標準化流程,人才的素質有一定的專業保證,管理便成為可以確保組織績效的專業,猶如醫生、建築師一般,發揮其社會功能。在這樣的概念之下,一些行之有年的管理學理論就成為謬論。馬利克教授在本書中大膽提出他的質疑與顛覆,再一次更新了管理學。

 

然而,「讓管理成為一門專業」並非只是作者的浪漫奇想,在本書的第二部,他也非常務實地提出建立管理專業的具體步驟。依作者所言,管理專業應包含清楚的工作(tasks)、用以執行工作的工具(tools),並輔以能提升工作與工具使用品質的原則(principles),最後才是專業管理所應扮演的責任。透過這些步驟,經理人得以釐清自己的職責所在、提升自己的能力,創造比預期中更非凡的績效。

 

有別於一般學者以經理人在職期間的組織績效做為衡量經理人專業程度的依據,作者甚至認為好的經理人透過專業管理讓組織運作上了軌道之後,即使離職,該組織仍能維持運作,維持原有的績效。難道是經理人的流風遺澤影響了組織生態,即使離職影響力仍在?非也。是經理人所建立的管理系統與運作模式,即使抽離人的因素仍能運作自如,又再次印證了「法治」的專業性遠勝於「人治」的不確定性。

 

然而,如果以為馬利克的專業管理是透過具體的步驟將管理制度僵化,試圖以「法」的恆定性取代「人」的多元創意,那也未免太小看作者了。馬利克在本書的神來之筆,便是提出專業與生活的均衡說。透過管理專業職能的建立,經理人能更有效率地處理問題、完成工作,這種效率讓工作不至於延宕,甚至排擠到私人生活。作者仍是從人的本質及需要來思考,將管理專業化所達到的績效,讓人不至於虛耗時間在無意義的管理行為,仍能保有美好的生活。

 

新世紀的人才觀不停地在改變,而負責「調度」人力的經理人,更應該在潮流的浪頭上率先建立新思維:管理專業的建立正是這才人備出、風起雲湧的時代最刻不容緩的事。欣聞本書中文版的問世,期待本書對於管理專業的釐清與指引,能協助所有讀者建立管理的專業,並將其理念擴大應用在各行各業的事務中,藉此引導台灣社會轉型,邁向專業管理的時代!

 

(作者現為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系所 副教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ichia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