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kj

lkj2

 

 

天下雜誌新聲代專欄/2012/510期

這期新聲代的專欄原本寫的題目是:加減乘除看服務,結果被編輯改成:利潤倍增的方程式。不過,我還是覺得原本的題目比較貼近我的想法。

  

加減乘除看「服務」!

文/邱奕嘉博士

近幾年,產業服務化的口號喊的響亮,被許多人視為台灣產業發展的良方,眾聲喧嘩中也產生了不少迷思與曲解,尤其是製造業、科技業這些以有形產品為產出的企業,常常誤以為服務化只是提供顧客更客製化、更多元化、更全面性的解決方案(Total Solution)。因此,盲目的擴張產品線,貿然進入不熟悉的領域,以致於成本與風險迭迭升高,但營收卻沒有同步增加,錯誤的認知與挫敗的經驗讓他們視服務為畏途,不願重蹈覆轍。事實上,企業在邁向服務化的過程中,應先跳脫傳統僅聚焦於有形產品的框架,破除重視硬體力而輕忽軟實力的迷思,回歸到服務的本位思考。

 

乘法的思考:以「無形價值」增益產品的「有形價值」

相對於有形的產品,服務可視為無形的產品。所以,產業服務化的轉型,不能一味地增加/減少有形產品的質量(加法/減法),反之,應要思考在有形商品背後,提供給顧客無形的價值。換言之,就是從加減法的運算,轉變為乘法的思考。

Apple產品除了具備一般電子器材應有的功能,它還提供顧客「多樣性」的平台,讓消費者可以「便利地」使用各種軟體,它所形成的熱潮,也讓它成為某種「生活品味」的標籤。這種「更多元」、「更便利」、「更有質感」的無形價值,正是倍增(乘法)其有形價值的關鍵,也是台灣產業在邁向服務化的過程中,必須釐清的要項:提供給顧客的無形價值為何?

 

加減法的運用:聚焦在關鍵活動

釐清服務使獲利倍增的方程式後,企業應立即根據此方程式,重新建構相關的經營活動,適度地增加經營活動(加法),把不擅長及非核心的活動外包出去(減法),藉此重新聚焦。例如:華碩電腦最近在產品設計或獲利上,都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它與其他品牌電腦大廠的最大差異,就是仍然保留了相當份量的研發活動,而不是僅經營品牌行銷而已。聚於關鍵活動,才能創造與競爭者不同的優勢。

 

除法的分配:深植人心的價值觀

傳統服務業的價值必須透過人來傳遞,因此非常強調員工價值觀的塑造,這就是王品集團培訓人才的王道。但製造業在邁向服務化時,其價值仍必須以有形商品為載體,藉以傳遞給消費者。因此,許多經理人常忽略塑造員工價值觀的重要性。殊不知這些有形商品在傳遞給顧客前,仍得經歷員工從設計、開發到製造等流程。若員工的價值觀與企業提供給顧客的無形價值相異,或是與公司的服務倍增獲利方程式相抵觸時,自然會讓此有形的載體功效大減,消費者難以從有形商品中感受到其背後的無形價值。有鑑於此,企業必須將無形價值透過管理除法的分配,深植於每位員工的心中,以確保企業能徹底轉型為服務導向。

 

產業服務化是趨勢,但絕不是掛在嘴邊、打打廣告就能改造企業體質,取悅消費者,企業應透過上述加減乘除的實際運用,倍增公司的價值,讓企業從產品製造或代工服務的紅海競爭,轉而遨遊在高優質服務的藍海市場。

 

作者現為政治大學商學院智財所副教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ichia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