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雜誌/新聲代專欄/468/2011

 

先求優,還是求大?

 

/邱奕嘉博士

最近與許多台商朋友聊天,都會談到目前在大陸經營的兩難。過去台商經營企業通常會先把公司做好,才進一步思考擴大版圖。然而,進入大陸市場後,卻發現大陸同業的競爭者,卻以相反的方式,先以最快的速度搶佔市場率,利用市場與規模經濟優勢,後發先至,超越了許多的台資企業。這種先求大,才求優的戰法,打破許多台商既有的思維,也讓許多台商心裡產生困惑:難道是過去的經營邏輯不適用了嗎?

 

突破「優」的迷思

首先,台商們應先釐清「優」的內涵。過去台商自詡的「優」,往往只是因為具有生產或品質上的優勢,並非是管理或策略的獨特性。這種優勢很容易因被挖角或其他學習活動而趕上。過去台商所憑藉的優,是進入全球市場的門票;但在大陸市場,台商的「優」,會因為缺乏足夠的品牌實力與市場掌握速度,而無法清楚傳遞給消費者;台商的「優」,也會因為競爭者已先行一步,定義了產業競爭規則,而顯得微不足道;再加上台商成本結構上的先天劣勢,例如守法成本、品管等,也會因對方的規模經濟,造成更明顯的「劣」。三者加乘作用下,讓台商在大陸的經營困境雪上加霜。

 

了解「大」的內涵

有趣的是,許多台商講到大陸同業如何挖角、如何搶佔市場時,總是言語帶有不屑或是氣憤難平。但我們應該虛心了解這種成長策略的內涵,才能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這種策略有兩項特質,一是透過規模經濟的運用,抵消成長過程中諸多管理的不良與不效率問題,所以,台灣廠商的生產管理優勢,在面對同業時會因此而弱化;二是透過先求大,取得品牌建立與制定產業競爭規則的先機。而這兩者若在一定政策的保護與支持下,更易形成加乘效果,形成難以撼動的競爭優勢。

 

以「強」尅大:策略創新、管理深耕

既然我們的「優」無法制大陸的「大」,那是不是應該放棄過去求「優」的迷思,改為追求「大」的成長策略。筆者以為,萬萬不可。因為一旦遠離既有核心能耐,勢必將畫虎不成反類犬。最好的作法,應該是回到原點,以自己的「優」為基礎,建立真正「強」的優勢:策略強、管理強。

 

台商應該發揮過去在全世界市場經營的靈活度與速度,以破壞式的創新,顛覆市場遊戲規則,以克制大陸的「大」。這種植基在過去速度與彈性優勢,並透過破壞式創新的發展,才是台商策略強的典範,聯發科的晶片發展,即是最好的典範。另外,也應揚棄「家天下」的管理方式,積極佈建團隊,做好人才供應鏈的管理機制,並設計以人才發展為基石的管理系統,以確保策略的有效執行。這種結合策略創新與管理深耕的作法,才是面對大陸企業來勢洶洶的王道。

 

(作者現為政治大學商學院智財所專任副教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ichia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