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大調查】

 

台灣菸酒,百年老牌邀年輕人乾杯

 

作者:謝明玲  出處:天下雜誌 421 2009/05

 

百年企業走出舒適圈,台灣啤酒挑戰年輕與女性市場。台灣菸酒為何非變不可?他們又有何創新策略?

  

同樣的綠色瓶身,熟悉的藍白配色。不同的是,成立超過百年的台灣菸酒,首次出現全英文商標的啤酒。

 

這支三月底上市的「MNE」啤酒,標榜百分之百全麥芽釀造,口味清爽不苦澀,名字是取「麥」也是取「Mine」的諧音,「喝自己啤酒」、「作自己」的意思,目標在攻進年輕族群。

 

是龍頭才更有危機感

 

MNE」啤酒顯現的,更是即便如公營企業如台酒,也必須扭轉改變生產者為主的思維,從消費者身上找創新。

 

去年七月韋伯韜接任董事長時,台酒是個榮景岌岌可危的企業。

 

「台酒市場一路流失,」坐在台酒國定古蹟的辦公室,韋伯韜大方坦承。在菸酒公賣局時代,台酒營業額八百億,現在短少了近三成,只有六百億左右。幾項產品中,只有台灣啤酒還維持著在地的優勢,擁有八成的市佔。

 

即使如此,競爭卻愈來愈激烈。「台灣市場雖小,卻沒有一家(啤酒業者)缺席,」啤酒事業部協理張黎明說。

 

台灣菸酒非變不可

 

外商挾著優勢行銷步步進逼,市佔還沒掉,內部已經看到警訊。

「常和消費者在一起喝酒就知道,」台酒副總經理游杭柳曾研發出台啤「金牌」的產品。雖然金牌口味已經做過調整,現在他的女兒回家,還是抱怨台啤太苦,年輕人和女孩子不喝。

他們也發現,和國外隨時隨地喝啤酒的文化不同,台灣人均啤酒飲用量只有二十公升,甚至低於大陸的二十九公升。

「正因為他們是市場龍頭才更有危機感,」為台啤執行市場調查的達聯行銷研究顧問研究部總監杜玫珍說,「當市場衰退或改變,更容易被影響的可能就是品牌。」

因此,即使是龍頭,研發產品的思維,也非變不可。

因此,他們想找出潛在的客戶。

創新大師克里斯汀生曾指出,熱中於傾聽最佳顧客的企業,常會錯失創新成長的機會。

台啤過去的客層以中高年齡層為主。老一輩的人覺得沒有苦味不像啤酒,也很清楚啤酒講究新鮮,在地生產者容易掌握這個優勢。

「我們啤酒的光譜不夠,」韋伯韜舉例,未來的產品,可以在不同的酒精濃度或價格光譜上找創新。

 

強烈消費者意識的創新

他們決定走出舒適圈,挑戰少接觸的年輕人以及女性族群。要打到這群潛在客戶,他們不只要以傳統行銷手法,研究目標客戶的特質,更要仔細研究他們使用產品的情境。

杜玫珍的市場調查發現,年輕人如果自己喝,喝什麼品牌都無所謂,考量點在價格與習慣。但如果和朋友一起喝,品牌的重要性就往上提升。她發現,年輕人喝啤酒常是群體的行為,必須訴諸情感。

「我們過去追求理性的顧客滿意,企業比較沒有注意到感性的顧客滿意,」中興大學企管系副教授邱奕嘉說,「很多的破壞式創新都源自於這個角度來。」

游杭柳也有感觸。他曾問一個女孩子喜愛的品牌,女孩的回答是外商啤酒。但當他給女孩子做看不見品牌的試喝時,測出來的卻是台啤。她告訴游杭柳,因為在夜店喝台啤,朋友會笑她。

因此,除了改良年輕人不愛的苦味,「MNE」啤酒「做自己」的訴求就是這樣的情境考量。游杭柳說,台灣啤酒四個字縮小,改用英文名,也更能融入這群人飲用的情境與心態。

克里斯汀生提醒,許多公司都存在著「只要做了和過去不同的事就是破壞式創新」的偏見。他提醒,重點是採取外部觀點,關心市場上競爭者與目標顧客群的看法。

往這個方向努力,台酒打算將直營門市改為便利商店,目標是更直接面對消費者,體察他們的意見。第一波的改革,有十三家。

「我們是有反省能力,能開創新產品的,」韋伯韜振奮地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ichia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