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024232.jpg

 

21世紀,你還在用光緒年間的辦法嗎?

/邱奕嘉博士

 

安迪・沃荷(Andy Warhol)說:「在未來,每個人都能成名15分鐘。」放眼當今的企業也是如此,每個品牌都有機會抓住大眾的眼球15分鐘,但能不能在市場上生存得久一點,取決於它的經營模式。

近年來,新興科技的興起,改變了商業間不同個體的鏈結關係,其中最明顯的趨勢則是平台企業的興起——它串聯各方的需求,並藉由智能化發展,提昇平台生態系的價值。

這些新型態企業與傳統企業有何不同?單純只是運用互聯網的差異?還是它徹底改變未來企業的運作模式……?這些問題可以在本書得到解答。本書作者曾鳴,出身學界,曾任大學教授,後來投身於阿里巴巴集團,具有豐富的理論與實務經驗。在本書中,他清楚定義所謂的智能企業是結合「網路協調」與「資料智慧」兩種特質和能力。透過阿里巴巴的成長歷程,他說明如何善用互聯網及其他新興科技,將原本分散在各地的價值活動,整合在一生態系統中運作。這種協調與整合的運作能力,是下一世代智能企業必備的元素;而為了讓網路協調更精準,運用每個節點與觸點資料,並從中產生回饋、學習、調整機制,則是資料智慧的核心。「網路協調」與「資料智慧」的結合是智能企業經營的核心與特質。

網路協調只是單純的互聯網技術的運用嗎?它是如何發生及發展的?以阿里巴巴的淘寶為例,阿里(平台經營者)投資在基礎建設上,讓買家與賣家直接交易外,更透過即時通工具「旺旺」,讓雙方直接連結與互動,創造更即時、更客製化的服務水平。此時,有些經驗豐富的賣家,開始會主動協助其他賣家進行專業的銷售,或成為淘寶大學的講師,提供各種專業訓練;也有些人看到此商機,乾脆成立新的事業,專門協助賣家在淘寶銷售,這些賣家的角色或是新加入的第三方公司,因為淘寶平台的發展,有了多元的轉變。因此,作者認為:網路協調的發生,不單只是廠商運用新科技建構新的基礎建設,而是更進一步運用科技,創造用戶間的直接鏈結與互動,讓更多公司願意將商業活動移到此平台上,並在此平台擁有多元的角色。因此,基礎建設、直接鏈結與互動、多元化角色、商業活動平台化皆是網路協調的基石。

網路協調的有效性必須透過資料智慧不斷優化與智能化,它不完全只是大數據資料的運用,更重要是要能創造機器學習,把企業變得更聰敏。作者以螞蟻金服為例,說明如何將買賣方交易的資料,透過機器學習與人工智慧,來進行微型貸款與信用評等,創造中國全新的金融模式。因此,作者強調資料智慧除了要能將所有記錄資料化外,更重要是進行深度的機器學習,使系統能智慧地依據用戶狀況,自動導引出可調適的產品。

在未來新經濟的浪潮下,本書作者也建議企業可以從點、線、面三個角度去思考自身定位。所謂的「點」,即是成為提供專業產品/服務的公司,例如成為提供網紅生產製造產品的工廠,以便他們可以向市場銷售相關產品;所謂的「線」,即是透過平台的功能,協調多個公司,推出產品或服務給顧客,平台上的網紅公司就是這一類,它們整合平台上各種功能與不同供應商,提供粉絲最潮或對味的產品;最後,則是屬於「面」的公司,這類公司就是所謂的平台或市集業者,它們並不提供產品服務,而是透過平台的架設,吸引各相關個體與用戶,進行最有效的串接。事實上,這三種公司構成新經濟中的平台生態系,它們三者沒辦法完全獨立,而是相互依存、共生共榮。這種共榮成長也是新型態企業與舊經濟競爭思維最大的差異。

智慧企業除了在經營模式上與傳統企業有所不同外。在策略形成、組織管理、文化與價值觀、人才選擇都有所不同。策略的形成不再是長程與短程的規劃選擇,本質上它已經不是透過「規劃」而來,它是一個動態與學習過程,藉由實驗與執行的驗證、願景與行動的反饋,不斷迭代發展而成。組織的運作也跳脫傳統階層式組織的框架,改以較彈性的運作模式,並強調管理的賦能與授權。就像華為創辦人任正非所提的:讓聽得到炮聲的人做決定。這種快速學習、迭代發展、管理賦成為新經濟企業的組織新典範。

所有企業都希望在新經濟的浪潮下破浪而出,也試圖透過組織改變與科技導入,來進行未來策略佈局。但過去研究顯示,組織慣性是企業成長的天敵。企業經理人習慣複製舊有的成功模式以探索未來,但未來往往不是過去的延伸,尤其科技變化帶來經營典範的移轉,昔日成功的因素反而是未來成長的限制,套句老舍《茶館》的台詞,就是「你那套光緒年間的辦法太守舊了!」

本書以其新穎的觀點,帶領讀者從市場的制高點俯瞰新經濟的變化,探討新經濟運作的本質。唯有放棄舊思維,以小規模試驗與精實創新的方法,一步一腳印的進行創新,老狗才能變出新把戲,成為新經濟的造局者。

(作者現為政大商學院副院長兼EMBA執行長)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智能商業模式 smart business
    全站熱搜

    yichia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