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08平台經濟模式.jpg

平台經濟模式》推薦序

 

 

歡迎加入平台經營戰

/邱奕嘉

網路及各種新興科技的問世,不僅改變企業間的鏈結關係,也改變了產業運作模式,讓傳統「供應商-製造商-顧客」的「線性結構」,轉化成以價值創造為基礎的雙邊/多邊市場結構,最後並匯聚成平台生態系。當供應商與顧客的角色在生態系中變得模糊,競爭基礎也從傳統的議價力大小,改為以價值創造所導引的網絡外部性為主,這種看似多元及混淆的結構,其實就是「平台」。平台的運作法則與經營邏輯,迥異於傳統產業模式,但它所創造的破壞效果卻遠大於傳統模式。例如:7-11瓦解了早期雜貨店模式、Pchome改變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台灣大車隊改變了計程車產業的生態等等。這些公司正從不同的角落,侵入原本不相干的產業,改變產業的範疇與競爭規則;平台經營,也從早期的網路世界開始席捲實體,成為每位企業主的下一個挑戰。

 

在這場平台經營戰中,不是只有高科技公司或網路公司才適用。傳統的公司如台灣大車隊也正是平台經營的代表,它透過最早的衛星派遣、電話、到現在的網路APP,成功串聯計程車與用戶的需求,並鏈結了汽車維修、保險、團購、車廂廣告、行動通訊等服務,成為包羅萬象的服務公司。細看其競爭基礎,因為計程車的費率受限於政府管制,傳統車行的獲利方程式就必須從議價力著手(與計程車司機拆帳比例或收費方式);台灣大車隊卻反其道而行,率先將資源投入在計程車業者上,透過業務大軍廣邀司機加入,並提供各種管理、服務、培訓計劃,這群為數眾多的司機也直接吸引到更多的顧客選擇台灣大車隊的服務。這種雞生蛋、蛋生雞的效果,正是平台經營的關鍵。台灣大車隊並非網路公司,但卻懂得善用科技來改變傳統線性思維,創造平台轉型的典範。觀諸產業圈,台積電、聯發科、鴻海都是平台經營的代表,它們都改變產業既有的鏈結模式。平台是一種全新的經營模式,用科技把人、組織、資源匯流在一起,創造一個互相連動的生態網絡。

 

雖然,「平台」一詞由來已久,但許多人仍誤以為它只是一個技術發展的模組。其實,它已經廣泛地運用在各種實體與虛擬公司中,但針對平台經營管理邏輯的相關探討卻非常少。本書的三位作者:Geoffrey Parker, Marshall Van Alstyne, Sangeet Choudary皆從事平台經營研究多年,前兩位任職於學術機構,最後一位則是實務界人士。結合理論與實務發展,讓本書的內容除了具備清楚的論述,更能提供實際案例加以印證。本書分別從平台的興起與改變、建構與設計、獲利與策略、治理與管理等議題切入,最後以宏觀的角度探討政策的管理。對於想要一窺平台經營的堂奧,並且實際操練一番的讀者而言,本書極具參考價值。

 

企業轉型不應只是在既有經營模式框架中,進行執行力提昇(Do Better)。大膽挑戰既有產業常規,打破競爭規則,轉型為平台經營(Do Different)才能帶來長遠的成長。尤其面對變化倏忽的市場,競爭者可能在任一角落悄悄進行著平台革命,接著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侵門踏戶、攻城掠地,而你卻不知道敵人憑藉著什麼而來?加入平台經營戰,就從這本書開始。

 

(作者現為政治大學商學院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執行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ichia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