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掃描 19  

掃描 18  

掃描 17  

 

這個月政大與天下雜誌合作的創新突圍報導,主題是黑暗對話社會企業,詳細內文請見本期天下或以下聯結。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67940

另外,我們也錄製了一個影音訪談檔,可見下列聯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8TEBI7vg2E

 

 

以下是短評的部份:

 

社會企業,也是「企業」

/邱奕嘉博士

1970年代,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創立微型信貸(microfinance),以小額貸款協助孟加拉的婦女創業維生,那是社會企業的經典代表。時至今日,我們可以選擇喝一杯公平貿易咖啡,穿Toms鞋,背Mother House包包,在日常消費中同時完成扶弱的善舉,這都是社會企業的功勞。但仍有許多社企靠著各方金援或政府補助存活,能夠自給自足甚至獲利持恆的企業並不多。究其原因,往往因為著重「社會」關懷,而忽略了「企業」管理。

釐清策略定位與價值主張

社企的經營者應有此體認:就管理層面來說,社企仍舊是個企業體,必須面對市場競爭與多變需求的挑戰;務必跳脫「博取同情」的思維,轉而接受「專業經營」的現實。因此,清楚的定位與價值主張是經營的首要重點。以「黑暗對話」為例,經營團隊一開始就認為:不能僅靠社會大眾對盲胞的同情取得資源,故將自身定位為專業的管理諮詢、教育訓練機構,並展開一連串專業發展活動,提昇內部人員的職能。在產品設計上,將盲胞「看不見」的弱勢,轉為在暗房作業的優勢,建立其獨特的價值主張,創造與其他競爭者不同的差異化優勢。

掌握關鍵資源與資本結構

企業間的競爭其實是資源與資本結構的競爭,社企間的競爭更是如此。經營者在發揮社會關懷之餘,還要能夠鏈結不同的社會資源,善用社會資本的優勢,突破資源不足的困境。黑暗對話謝邦俊董事長在愛盲基金會服務多年,透過愛盲既有的平台與謝董事長本身的社會資本,不斷鏈結、整合各方資源,協助黑暗對話跨越創業初期的瓶頸。

調整經營重心與管理模式

隨著社企發展週期不同,經營重心與管理模式也須依序調整。黑暗對話成立初期,不斷導入各方資源,擴大經營參與,以發揮資本綜效;隨著業務市場與服務內容逐漸成熟,隨即導入專業經理人,發展更專業的人力資本,讓組織更專業化與規模化;站穩腳步後,它又不斷開發新業務,並透過組織調整與管理整合,避免新舊業務發展的衝突。從鏈結多方資源、提昇資本結構,到整合組織管理,可謂社企成長的三部曲。

台灣社企發展在政府大力推廣與民間積極參與之下,成長動能不斷茁壯。擁有善念與熱情之餘,也不能忽略管理技巧,還要與時俱進,調整管理模式。畢竟,社會企業不是社福機構,清楚的定位與競爭優勢,結合完善的組織管理,才能有效地解決社會問題。

 (作者現為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ichia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