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的序是我寫過最特別的一本:首先,它談的不是經營管理,它是一本敘述生命勇士的故事;其次,我只負責推薦九位生命勇士的其中一位。但是這本書卻非常值得閱讀! 

它是黑暗對話社會企業工作人員的故事,這九位勇士的故事,給了我們更正向的成長力量! 而黑暗對話社會企業的出現,也讓台灣社會企業的運作有了不一樣的「亮點」…

 

掃描 15  

 

 

「盛弘的故事」推薦序

文/邱奕嘉博士

 

尼采說:「受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不只是如此,受苦的人還常常讓我們看到生命的意志與韌性。當我拿到本書的草稿,出版社是這麼說的:「一個盲人的故事,很感人的。」腦海中閃掠過書店排行榜上心靈勵志類的書籍,畫面裡有所殘缺的身體結構總是搭配著閃亮的笑容、堅毅的眼神,還有激勵人心的曲折運命。然而,盛弘的故事卻一點兒也不走悲情催淚路線,戲劇化的轉折在他冷靜淡定而條理分明的描述中,逐漸形成人生的使命與目標,昂揚鬥志催促著他一路向前。

 

這是一個遇見貴人、借力使力的故事

 

盛弘的父母在教養的過程中給予他健全的心理,也鼓勵他探索與嘗試,還把扶助的力量安置在盛弘身邊,這些熱血、俠義的貴人們,讓盛弘意識不到自己的殘缺----他一樣玩樂一樣調皮,只是耳朵敏銳一點、眼睛派不上用場而已。

 

決心培養盛弘,將他培育成英才;以及有志使盛弘成為台灣第一個理工科系視障生的老師們也是貴人。他們努力開發適合的教學方法,讓盛弘的學習沒有限制。

 

努力協助他入學的盲胞學長,還有許多陪他跨領域(學的是歷史,卻也寫程式、辦雜誌、組劇團、做廣播節目、成立協會等等)的明眼人、視障者,都是他的貴人。他不是因為弱勢,而吸引了許多力量前來援助;他是因為勇於嘗試生命的每一個可能選項,而集結了眾人的創意與成全。

 

這是一個接納自己、擁抱世界的故事

 

兒時的順遂讓盛弘不覺「看不見」的事實,成年之後才發現自己的「異常」,讓他的心理重建之路更加漫長。他發現對自己的排斥,其實源自於社會上對視障者的誤解,如果他要愛自己,他必須在眾人對待他的態度中找到愛的光芒。釐清問題之後,他知道自己必須直接面對人群,才有機會調整人心。於是他製作廣播節目、撰寫視障者權利手冊、成立「無障礙科技發展協會」等等,讓視障者可以走出一隅,面向遼闊的世界。他承認自己有瑕,也讓社會看到視障者生活的全貌、看到視障者的生活需求。當社會的理解愈來愈成熟,人心愈來愈柔軟,視障者就能接納自己,就能擁抱世界。

 

這是一個轉化缺憾、創造價值的故事

樂觀正向、活力無限的盛弘,他可以因為個人能力優異、資源豐富而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但是他卻希望所有的視障者都可以接納自己的特色,都可以接收到社會他方傳來的溫暖,族群之間的理解與尊重成為他努力的重點----這也是「黑暗對話工作坊」的價值所在。筆者因緣際會帶領政大EMBA的學生們參與這個工作坊,這些事業有成、被視為「人生勝利組」的學員們,在活動中回歸最原始的自己----那個也曾恐懼、怯懦,也曾驕矜、傲慢的自己,然後回溯到生命最素樸的感動、最真實的需要。

 

「盛弘的故事」沒有煽情而渲染的言語,也沒有悲切而心酸的橋段,他只是娓娓道來他的成長、他的夢想,他只是緩緩搭起明盲之間的那座橋樑。

 

(作者現為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 所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ichia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